【国家艺术基金】《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》许晓明老师课程(第十九天)

发布者:周佳樑发布时间:2019-09-18浏览次数:498

2019年9月17日,《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》第19天的理论课程在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1教室进行,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、研究员——许晓明老师为本期学员授课,展开了题为《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》、《壮族民俗文化》专题讲座。


许晓明、教师简介:

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、研究员,《民族艺术》杂志主编。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文学人类学理事、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、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、广西壮学会副秘书长、广西壮语文推广专家。从事壮族民间宗教信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。


许老师讲到,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类型,作为祖国华南地区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,以壮族为代表的若干少数民族形成了和铜鼓文化圈基本重合的“那”文化圈(“那”在壮语里表示水稻之意)。根据不同的生产生活习惯,广西的民族文化又呈现为三种不同类别:原住民族被称为住水头的稻作民族,汉族被称为住街头的农工商民族,而瑶族则被称为住山头的游耕民族。在老师深入浅出的引介下,同学们不仅感受、体验到广西各少数民族独具风韵的民俗文化形式样态,更领会了少数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厚重历史、生产生活的水土情深,他们和这山这水的世代相依化作悠远而绵长、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民俗文化,在其糯米饭、钟鼓楼、跳岭头、赶坡会、祭花婆、舞师公等丰富的文化形态下展现了其原生性、独特性、延续性、共享性及独特性的特征。在对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风采初步却深入、全面的领略下,同学们对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也有了更宏远、开放的视角和巨细、生动的轮廓,从政治中国、地理中国到历史中国、文化中国形成了真正多维度的认识。


学员心得

黄夏:许晓明老师首先梳理了广西世居民族民俗文化的概要,讲授广西世居民族民俗文化,继而引进民俗活动中舞蹈,并通过播放多年采风所收集的影像资料,让我们能更加具象地了解到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,并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引发思考,引导我们应当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色和地缘优势,把独具风格的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到未来的舞蹈创作中。


徐双双:来到桂林大半月,对广西地域风俗的好奇心终于在许老师的课堂上得以满足,课堂上初步了解了广西世居民族的发展历史、民族分类、信仰、饮食、服饰、节庆、丧葬、婚俗等多样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习俗,感其深沉厚重、丰富炫美,在为之骄傲的同时也深感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身上的责任之重。



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