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战略,音乐学院依托广西师范大学第七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《中国民族音乐》建设项目,在音乐楼405音乐厅先后举办两场非遗主题讲座暨课程思政成果展示活动,积极探索非遗艺术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。活动由学院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主持,学院近300名师生共同参与。
“走近非遗——助力侗族琵琶传承与发展”主题讲座特邀广西三江侗族琵琶歌传承人杨龚、石浓义及青年传承人杨金娟、吴汝玲现场展演。传承人通过专业讲解侗族琵琶演奏技法,并邀请观众亲身体验,拉近师生与非遗文化的距离。传承人团队演绎的《登嘎登耶达努麻》《欢迎你到侗寨来》等曲目,以侗笛、芦笙与琵琶的多元合奏,生动展现侗族人民的生活图景与音乐魅力。活动还聚焦非遗传承困境,引导师生共同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路径。
“非遗传承 八桂雅韵”广西文场专题讲座同期举办。国家二级演员、荔浦文场非遗传承人陶彦伶携荔浦老年大学学员,系统解析文场艺术“越调”“滩簧”“丝弦”等唱腔特色,并现场示范经典唱段《烟雨漓江》。通过理论讲解、展演互动与分步骤实践教学,师生深入体验文场艺术的韵律之美,感受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活力。
两场讲座作为广西师范大学第七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《中国民族音乐》建设项目的成果展示,充分体现了音乐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创新与实践。项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,将非遗艺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,通过重构教学内容、创新教学模式,系统挖掘非遗艺术中蕴含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。
未来,音乐学院将持续搭建常态化非遗育人平台,通过理论讲解、实践展演与互动教学,构建“知—行—创”一体化的非遗文化育人模式,深化师生对非遗艺术的理解与认同,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深度互嵌,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学院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主持讲座
讲座现场
活动合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