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热心肠”与“冷板凳”》讲座综述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8-10-19浏览次数:574

20181016日下午230分,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、《中国音乐学》副编辑郭威老师在我校多功能教室101开展了《“热心肠”与“冷板凳”》的学术讲座,参加这次讲座的有福建师范大学的郭小利教授、音乐学院院长蔡韧教授以及我院其他老师和研究生。

郭老师谈到,所谓“热心肠”主要指感性层面的,例如作为一名音乐学研究生的学术热情与对音乐的感性认识,在其它学科当中,感性往往被被忽略,但艺术恰恰相反。郭老师强调艺术首先要注重感性,天分、灵感对于音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因此,艺术很多时候是从热情开始的;而“冷板凳”则主要是站在理性层面来说的,例如音乐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等等。郭老师说到,我们现在的学生“热心肠”是具备的,缺乏的是“冷板凳”,即专业基础知识与音乐学研究方法存在很多不足。

 

郭老师的讲座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:

 

首先是了解音乐学学科。音乐作为教育机制中的学科,包括本科教育专业设置、学科门类、学科编码、学科分类等。郭老师讲述了艺术学的属性变化,现在艺术学已经脱离文学升级为独立的学科门类,这就意味着艺术要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,需要更加系统的学科设置,来进行音乐研究。郭老师说,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,肩负着传递教育的使命,要了解学科设置的意义。音乐作为一门科学,有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。随后,郭老师对我们音乐学科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,即:其一,要了解古今中外的音乐观;其二,要对音乐产生的物理学基础有一个基本认知与掌握;其三,要对音乐的基本形态的认知与掌握;其四,对音乐在社会中的功用有所把握;其五,对中外音乐发展历史有基本的掌握;其六,对中外音乐家、音乐事物有基本了解;最后,也要对音乐分支学科有基本了解。郭老师还简单介绍了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、研究的基本方法论,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向。

 

其次是关于读书与写作。郭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论文类型、论文要素、标准论文、论文的形式与内容、论文与我们的生活等等。郭老师告诉我们,写论文应该从自身专业入手,熟知自己专业的历史、研究者、学术观点、研究现状,善于思考、发现问题以及如何选题、选材、选点。其后,郭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经验,并提出了对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益的建议和意见。

 

最后是范文解读与讨论。郭老师对曹安和先生的《唐代的琵琶技法》进行了简单的解读,他谈到了曹安和先生对“琵”与“琶”的新的理解和研究。这些都为我们从自己所学专业着手进行学术研究有着很多的启示。

 

此次讲座,郭老师妙语连珠,时而幽默,时而严肃,气氛活跃。原定两个小时的讲座,由于郭威老师热情地讲授与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,最后,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。这三个小时,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是受益良多的。他不仅给我们讲述了音乐学的知识系统,还告诉我们如何完善自己的认知系统。作为一名音乐学方向的研究生,我们应该立足于自己的专业,将其当做一门科学进行学术研究,这不仅有利于充实我们的知识架构,亦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音乐技能。因此,无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,我们不仅需要“热心肠”的态度,更要有坐“冷板凳”的精神,脚踏实地,构建更加完备的学术体系。

 

附:郭威(1980~),男,山西襄垣人,音乐学博士,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、硕士生导师,《中国音乐学》副主编,《艺术探索》“音乐学栏目”学术主持人,在《音乐研究》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

上一篇:下一篇: